雕塑的制造过程:
对于雕塑艺术来说,提炼和概括是取舍和归纳的过程,以简单清晰的语言概括最具表现力的形态特征,而均衡也是其准则。提炼与概括的均衡、统一与多样的均衡、对比与调和的均衡,将这些形式的均衡应用到装饰雕塑中,可以扩大视觉效果以及心理感知能力。
在装饰雕塑的造型和风格中,夸张和变形无处不在,与雕塑作品主题形象的艺术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。以美为原则,赋予丰富大胆的想象力,将情感需求与主观感受贯穿于雕塑作品中,给人带来很大的视觉冲击。在装饰雕塑的塑造中,运用缩放、反转、扭曲等夸张的艺术手法,能够更好地释放感情,夺人眼球。
装饰雕塑看上去是独立存在的,事实上,装饰雕塑与人文环境、社会环境的相互融合,更能体现变化、寓意的特征,比如街道上的下水井盖与半身人体雕塑的结合,不仅可以装点城市街道,还能创造出良好的艺术氛围,具有趣味性和装饰性。所以说,在装饰雕塑作品的创作中,注重作品与空间环境的联系,不仅具有装饰效果,还具有艺术氛围,增加趣味性与艺术性。色彩也可以给人带来直观的视觉冲击。色彩并不是指材料本身的色彩,而是雕塑家根据主观创作理念,在雕塑的表面进行主观色彩表现,更能够体现出作品的主观思想。一般情况下,作品大多以亮丽的纯色为主色调,再以冷暖色调或者对比色调进行表现,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主观表达性,给人带来最直观的视觉冲击。;
我国古建筑装饰的雕塑功能:
(一)装饰雕塑体现了宗教信仰我国古建筑装饰雕塑分为两种,一种是建筑物自身,另一种是由宗教信仰产生的装饰雕塑,比如寺庙、教堂和石窟等。在古代,对于大自然,人们只能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念去感知,并将自然现象与主观意识结合起来,形成神话传说,于是便产生了图腾文化以及宗教信仰,人们将自己的愿望、想象赋予装饰雕塑之中,于是图腾文化以及宗教信仰变成了古代建筑装饰雕塑的标志与符号。作为装饰雕塑,承载着历史文化信息,体现着人们的精神追求,也是人类智慧的缩影。比如古建筑中的砖雕艺术,在早期,人们在砖上刻画的动机与当时的自然环境、宗教信仰存在着很大的关系,面对自然灾害与战争灾难,人们相信通过祈求神灵,可以克服灾难,所以刻画纹饰明显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神灵和大自然的信仰和崇拜。
(二)装饰雕塑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欲望我国古代建筑的装饰雕塑,比如门窗上的木雕、栏杆上的石雕,它们都是由纹饰图案构成的,不仅可以点缀建筑物,而且还增添了美观程度。以纹饰图案构成的装饰雕塑种类繁多,包括山海景色、天宫楼阁等,比如唐代河南安阳的修定寺塔,用不同的图案的浮雕镶嵌塔的四壁,造型生动逼真、美观大方,是唐代艺术的珍品。有的雕塑还具有实用性,比如器皿和小型雕塑等工艺品,还有一些建筑雕塑是作为殉葬品的,比如唐代的唐三彩的马和秦始皇兵马俑。
(三)装饰雕塑可以美化环境在环境美化方面,装饰雕塑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装饰雕塑作为建筑实体的重要组成部分,通过雕、琢、塑、刻等艺术手法,塑造出美化环境的艺术形象,花样繁多的雕饰纹样附属于雄伟的宫殿以及寺庙中,展现了雕塑与建筑的高度融合。建筑装饰雕塑所雕饰的内容和形态,可以弥补空间环境的缺陷和不足,从而营造富于生命活力的新环境和氛围,比如我国古代以花、鸟、鱼、虫为题材的宫殿、住宅以及寺庙等。古代建筑装饰雕塑是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,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作用的产物,具有非常高的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。它承载了历史文化信息,也表现了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和信仰,通过不同的艺术形态,体现了不同材质的美感,表达了不同的艺术内涵。